《斷舍離》讀后感
2013年6月,《斷舍離》在中國出版,在沒讀到這本書的時候,即使沒看過這本書,相信大家對“斷舍離”也不會陌生,多少能說出個幾句來,那么,這本書到底有什么其他的特別之處呢?
斷舍離的根本也就在于,我們能夠看清自己的內心,察覺當下情緒,弄清生活方向,有離才有斷、有斷才能舍。山下英子在書中寫到,對物品都無法做出選擇的人,往往也對人生無所適從,難以擺脫情感和心靈的枷鎖。哈佛商學院在經過多年發現,幸福感強的成功人士,往往居家環境十分干凈整潔,而不幸的人們,通常在凌亂骯臟中,結論就是,所居住的房間正是你自身的折射,你的人生其實就像你的房間。
收拾日常物品,作為斷舍離的一部分,在生活中加以運用的開端。從家里的衣柜、抽屜開始,有意識的進行改變,斷舍離的更高目標,從精挑細選開始,發揮物品的功效到極致。從思考的狀態轉移到感覺的動態。當下你自己最需要什么,其他無關的都走開,不要占用自己的“空間”,書只是一個思想,人的行動才重要,斷舍離這件事情,要持續做才有價值。
在本書中我學到了精髓。物品要為人服務,而不是人為物品服務,選擇和當下的自己相稱的東西,在這樣的過程中,就不需要收拾了。
斷:購物時三思而后行,不需要的東西就不接受,只添置必須的物品。
舍:收拾沒用的破爛兒,賣掉、贈送物品,縮小喜好范圍。
離:脫離執念,了解自己,愛上自己,心情愉悅。
一邊看書,我一邊也在對照自己對物品的態度,腦海里閃過那些堆砌經年、閑置許久卻總是不被處理的物品,也想起了好多從來不用但卻一直被認為是“不能棄”“不舍棄”“不敢棄”“不愿棄”的東西,也是時候該“斷舍離”。
有時候你會發現,幸福有時候并不是累積形成,而是要通過割舍獲得,有時候斷舍離并不是簡單的拋棄,相反是一種勇敢的選擇,在你舍棄之后,更加珍惜被你親手留下的人和物,重新認識自己,肯定自己,從而過上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