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區綜合開發三種模式簡介
片區綜合開發的商業邏輯是對區域內土地資源的價值進行再挖掘,對區域內經濟活動和生活方式進行更高效率和更高質量的安排和組織。從整體性集成開發思路,以促成產業集聚和可持續發展為核心,以工業、商業、住宅及公共設施在內的地產開發為重要支柱,帶動服務經濟和消費經濟,做大區域總需求,實現片區綜合開發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實務中的合作開發模式主要有:PPP模式、ABO模式、F+EPC模式或投資人+EPC模式、片區特許(經營)開發模式、園區委托運營商模式、片區綜合開發市場化融資模式等。
PPP模式作為政府方和社會資本方通過市場化方式提供公共產品的一種合作關系機制,對價有償是其本質。在風險收益一致的基礎上,政府方付費的效益最大化和社會資本方成本的最小化之間的協調,應成為片區開發項目PPP模式中運作方式選擇的指導原則。地方政府與社會資本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付費與分成模式,以非剛性兌付自平衡的收益模式,取得區域價值提升與稅收增加帶來的增量財政收入。
ABO模式即授權—建設—運營,可以理解為:即地方政府通過競爭性程序或直接簽署協議方式授權相關企業作為項目業主,并由其向政府方提供項目的投融資、建設及運營服務,合作期滿負責將項目設施移交給政府方,由政府方按約定給予一定財政資金支持的合作方式。在片區開發被大力提倡并推廣實施的當下,ABO無疑是備受關注也是最為熱門的“關鍵詞”之一。也有人理解ABO:是由政府授權單位履行業主職責,依約提供所需公共產品及服務,政府履行規則制定、績效考核等職責,同時支付授權運營費用的合作模式。
“F+EPC”模式:Epc 是設計、采購、施工工程總承包,EPC+F模式是應業主及市場需求而派生出的一種新型項目管理模式,F為融資投資。EPC+F即融資,EPC即工程承包方為業主解決部分項目融資款,或者協助業主獲取中國甚至國際融資以啟動項目,該模式是未來國際工程發展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方向。政府在建設期不需要投入資金,項目的資金均是投資人用自有或融資來的資金投入的且投資人本身(或聯合體成員)具有施工資質即施工企業,投資人同時也是該工程的施工總承包單位。
幾種模式各有利弊,但均需在操作過程中關注合規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