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借山而居》
初看這本書時,看到一些話語和理念:比如“若有癮之心,處處皆是終南山”;比如作者喜歡磚地,認為彈個煙灰或者喝茶時潑出去茶根兒,都不用太拘謹;房子刷刷白就可以了,可以留一些斑駁和顆粒;一個人住在終南山上一座簡陋的小院子里,二十年,與詩為伍,與畫為伴。我當時就想這個叫冬子的作者肯定有五、六十歲的年紀了!看盡了人世繁華,厭倦了世俗繁瑣,開始尋找一處屬于自己的桃花源!回歸心靈!安享晚年!
但是,看了幾個章節,發現這個冬子才二十六歲時,我真的有種被嚇到了的感覺!人生不是才剛開始嗎?他如何就有了這般出世的念頭!
他不習慣人群,不喜歡熱鬧,去山下住一個星期,便覺渾身不自在,自由被禁錮是他不能忍受的。只有在他山上的世界里,他才是自己的王。一個人,不受約束,無需顧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養雞、趕鵝、喂狗、獨坐、砍柴、會友、論詩、畫畫、數星星、曬太陽、幻想、圍爐夜話,這是他想要的生活!雖然他的世界里也不只是光有桃花源式的美好,還要忍受蟲蛇、空寂、寒冷、酷暑、霉變、潮濕、種地、背糧食,甚至沒菜吃、沒信號等等,但是為了自由,為了自在,他卻樂此不疲!逍遙地在他的獨立王國里享受著一切!這種身隨心走地勇氣和毅力,不得不讓人佩服!
閱讀的過程中,我是真正地陷了進去,也融了進去,享受著他生活中的美好和自由!冬子的文字詼諧、樸素,有種洗盡鉛華的味道。特別是寫他和他養的那些小動物時,憨厚、幽默地讓人忍俊不禁!
或許有人覺得他的生活很清貧,很孤單,很無聊,但是只要他自己開心就行了,不是嗎?正如他對“富有”的定義:“你想要的你便能得到,那就是很富有。比如,我渴望有一輛車,可我買不起,那么有車的人就比我富!假如我想要的:電影、音樂、書、宣紙、油畫框、喝茶、會友、曬太陽,都輕而易舉能得到,那么,我就一定是富有的了!”
“我想要的一切我都有,我不想要的都和我無關!”
有所求、有所舍,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這一生,夫復何求?
關于交流,冬子也有一套他自己的看法!
有一次喝醉酒,他和一個泥瓦工談“存在”和藝術史,清醒后,他想,對方肯定是把他當成一個有奇怪想法的傻子了!確實,當談話對象選錯時,對方的想法就是對的!
所以他認為:要學會只跟能聽得懂的人表達,在聽不懂的人面前一言不發!
想想,生活中那么多的辯解、爭執、解釋,又有多少意義呢?有三五知己相忘于江湖就夠了,聽不懂,就別去費勁了!你在意的人能懂你就好了,至于你不在意的人,又何必一定要他懂你呢?
雖然羨慕他的自由,羨慕他的逍遙,羨慕他過著不知今夕是何夕的日子,但是還是有點為他擔憂的。結婚呢?生子呢?他的另一半是否也能忍受這樣的生活方式?他的孩子不需要接受正常的教育嗎?要選擇這樣的生活,是不是應該等“到了一定的年紀”時再去實行比較好呢?
轉而,又被自己的想法給逗笑了!一定的年紀,到怎樣的年紀才算是“一定的年紀”呢?
所以對我來說,這輩子,估計都無法領略這種桃花源式的生活了!
而冬子,是活在當下,并享受當下的!
(文:洪曉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