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與自我管理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事,下午好!
我今天給大家帶來的主題是 知行合一與自我管理
周末的時候,我在家做這個ppt,想找一個封面圖片。然后恰巧看到了這張,同樣上面這本書與我選擇閱讀的是同一本。其實在我看到這張照片之后我才知道,我們的習大大提“知行合一”居然強調了九次。那么究竟為什么這四個字能讓我們的習大大強調了九次呢?
“知行合一”是中國古代思想家王陽明的重要觀點,其價值在于把認識和實踐聯系起來加以考察,他認為人的一切行為源于思想認識,而思想認識是行為的主導。從某個角度加以分析,也能對預防違法犯罪和廉潔自律有很大的效益。
有許多現象值得思索——
為什么面對金錢和美色,人們會有完全不同的反應,有的人沉溺其中而不可自拔,有的人就能夠始終保持定力和清醒?
為什么同是掌握權力,有的人像賭徒一樣地鋌而走險,而有的人始終謹言慎行?
為什么有的人什么道理都懂、什么利害都知道,但臨到關鍵時刻仍然難以約束自己,犯低級甚至幼稚錯誤?
從“知行合一”的角度來看,何謂審視,何謂要求,何謂檢查,里面有很大的學問。
就像我們在學習正念的時候,要經常提醒自己在不在正念當中,觀察自己做自己的觀察者。什么叫致良知?在王陽明經過很長時間修煉之后,在他時時刻刻能分辨什么是真我什么是假我的時候,致良知就是把他一貫下去,致就是推致和擴充的意思。就是你能夠用良知時時刻刻處理每一件事。
按王陽明的說法:道德是人行為的指導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動是達到"良知"的工夫。在道德指導下產生的意念活動是行為的開始,符合道德規范要求的行為是 “良知”的完成。
有人說,做賊的人也有良知嗎? 王陽明講說,做賊的人當然也有良知。為什么呢?你不信你當面罵他是賊,他會不會生氣?這說明什么呢?這說明他自己內心知道做賊是不對的,只是他自己遮蔽了,因為他現在需要錢,他現在需要過好日子。所以他去做賊,他用欲望、用邪氣遮蔽了自己本有的良知之后,就會作出各種出格的事情。
“知行合一”是人生重大課題,每個人都值得去學習,它同樣也是領導干部必須學習的問題,更被當做共產黨人的“心學”。既要有積尺寸之功的堅韌,又要有重小事小節的磨練,還要有“堤潰蟻孔,氣泄針芒”的警覺。
也就是說,在復雜的利益關系面前,在充滿誘惑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審視自己的內心是不是不忘初心,秉持正義與良心;要求自己的行為,“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特別是大權在握、名利加身的時候,能不能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有足夠的自我檢視、自我反省,這可能是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的一劑良方
周燁